无尘车间的吊顶设计直接影响 气流组织、洁净度、设备维护 等关键指标,需严格遵循洁净室规范(如ISO 14644、GMP)。以下是施工中的核心注意事项:
材料类型 | 优点 | 缺点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彩钢板(岩棉/玻镁) | 防火A级、隔音好 | 重量大、拆装不便 | 制药、电子高洁净区 |
铝合金龙骨+玻镁板 | 轻量化、易检修 | 接缝需精细处理 | 频繁维护区域(如实验室) |
不锈钢吊顶 | 耐腐蚀、寿命长 | 成本高 | 制药无菌区、腐蚀性环境 |
防静电PVC板 | 防尘、易清洁 | 强度低、防火B1级 | 低预算临时洁净室 |
防火等级:A级(彩钢板/不锈钢)优先,禁用易燃材料。
表面电阻:电子车间需≤10⁹Ω(防静电涂层或金属接地)。
密封性:接缝处打胶(硅胶或环氧胶),无灰尘积聚死角。
设备负载:
高效过滤器(FFU)单点吊挂需≥50kg承载力。
风管/电缆桥架额外加固(预留20%余量)。
抗震设计:
采用抗震吊杆(如C型钢龙骨+弹簧减震器)。
单向流车间(ISO 5级):
满布高效过滤器(覆盖率≥80%),采用 盲板封闭非送风区。
非单向流车间(ISO 7-8级):
高效过滤器分散布置(覆盖率20-30%),回风夹道与吊顶联动设计。
净高要求:
主生产区≥2.6m(满足设备操作和气流循环)。
技术夹层≥0.8m(检修通道)。
排水坡度:
湿区(如清洗间)吊顶设1%~2%坡度,避免冷凝水积聚。
接缝工艺:
板材接缝处打胶(宽度≥5mm),圆弧角过渡(R≥30mm)。
灯具/风口开孔后需用不锈钢压条密封。
穿管处理:
管道穿吊顶处用 防火泥+不锈钢护套 双重密封。
FFU(风机过滤单元):
安装前进行PAO/DOP检漏测试(泄漏率≤0.01%)。
边框与吊顶接触面加装 EPDM密封条。
高效送风口:
采用液槽密封方式(优于机械压紧)。
金属吊顶接地:
每块板材通过铜编织带连接(接地电阻<1Ω)。
非金属材料:
表面涂覆防静电涂层(电阻10⁶~10⁹Ω)。
位置:
每200㎡设1个检修口(尺寸≥600×600mm)。
位于风管阀门、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上方。
密封方式:
快拆式盖板+硅胶密封圈(避免漏风)。
模块化吊顶:
采用卡扣式龙骨(无需工具拆卸),方便更换过滤器或管线。
问题 | 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吊顶接缝积尘 | 密封胶开裂或未满打 | 改用弹性胶(如MS胶)并定期检查 |
高效过滤器边框漏风 | 安装不平整或密封条老化 | 重新调平+更换EPDM密封条 |
吊顶振动噪声 | 龙骨刚性不足 | 增加吊杆密度(间距≤1.2m) |
冷凝水滴落 | 保温层破损或未做防结露 | 修复保温+检查露点温度 |
气密性测试:
发烟法检查接缝无泄漏,压差衰减测试(关门后压差维持≥5Pa)。
洁净度检测:
空态/静态粒子数符合ISO等级要求(如ISO 5级≥0.5μm粒子≤3,520颗/m³)。
接地电阻测试:
防静电区域表面电阻10⁶~10⁹Ω,接地电阻<4Ω。
无尘车间吊顶施工需 “先规划后施工”,重点把控:
材料密封性(接缝、开孔处理);
气流匹配性(过滤器布局与气流组织协调);
可维护性(检修口、模块化设计)。
建议施工前通过 BIM建模 优化管线综合,避免后期拆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