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行业的无尘车间装修必须严格遵循卫生标准,以防止微生物污染、异物混入和交叉污染,确保食品安全。以下是基于 GMP(良好生产规范)、HACCP(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)、ISO 14644(洁净室标准) 及 食品行业特殊要求(如GB 50687-2011) 的核心规范要点:
微生物控制
一般区域 ≤10 CFU/25cm²
高风险区域(如无菌灌装区)≤1 CFU/25cm²
空气洁净度应符合 ISO 14644 标准,关键区域(如灌装、包装)需达到 ISO 5(B级)或ISO 7(C级)。
表面微生物检测(接触碟法)标准:
异物防控
车间内不得有裸露的螺钉、缝隙,防止粉尘、毛发、金属屑等污染。
安装 风淋室(≥15秒吹淋)、 磁栅(吸附金属杂质)等防异物设施。
化学污染防范
装修材料必须符合 食品级安全标准,不得释放有毒物质(如铅、塑化剂)。
清洁剂、消毒剂残留需符合 GB 2760-2014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 要求。
交叉污染隔离
生熟加工区、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必须 物理隔离,并保持 压差≥10Pa(洁净区>非洁净区)。
人流、物流通道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。
推荐材料:304不锈钢板、抗菌彩钢板(接缝焊接)、玻璃钢板(耐酸碱)。
禁止使用:木材、石膏板、普通瓷砖(易藏污纳垢)。
表面处理:光滑无孔隙,接缝处圆弧过渡(R≥30mm),便于清洁。
推荐材料:环氧自流平(厚度≥3mm)、PVC无缝卷材(防滑型)。
禁止使用:水泥地(起尘)、大理石(多孔易滋生细菌)。
排水要求:明沟采用不锈钢材质,坡度≥1.5%,防止积水。
推荐材料:铝合金扣板(密封式)、抗菌PVC板。
禁止使用:矿棉板(吸潮易长霉)。
安装要求:与高效送风口密封连接,防止积尘。
推荐材料:不锈钢门框+钢化玻璃(带防虫纱网)。
禁止使用:木质门、普通塑料门(易变形、滋生霉菌)。
密封要求:门底安装自动密封条,防止虫鼠进入。
分区设计(以乳制品厂为例)
B级(ISO 5):无菌灌装区(如UHT奶、婴儿奶粉)。
C级(ISO 7):热加工后包装区(如烘焙食品)。
原料仓(非洁净区) → 预处理间(C级) → 杀菌灌装间(B级) → 包装间(C级) → 成品库(温控)
洁净等级参考:
人流/物流卫生控制
人员动线:换鞋 → 一更(脱外衣) → 洗手消毒(非接触式) → 二更(穿洁净服) → 风淋室(≥15秒) → 生产区。
物料通道:原料经外包装拆除间→消毒间(UV/O₃)→传递窗(带联锁)进入洁净区。
换气次数
B级≥20次/h,C级≥15次/h(动态)。
过滤器等级
B级:H13 HEPA(99.95%@0.3μm)。
C级:F9中效过滤器。
气流组织
顶送侧回(避免直吹产品),回风口距地≤0.5m(减少扬尘)。
温湿度控制
温度:18-26℃(根据工艺调整)。
湿度:≤55% RH(抑制霉菌生长)。
必备设施
风淋室(双门互锁,喷嘴风速≥20m/s)。
非接触式洗手池(感应水龙头+75%酒精消毒器)。
工器具清洗间(配备≥82℃热水清洗机)。
虫害防控(灭蝇灯、防鼠板≥60cm)。
清洁消毒管理
ATP检测(RLU值<10)。
表面微生物检测(接触碟法)。
每日清洁:地面、墙面、设备表面用食品级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200ppm)擦拭。
每周深度清洁:包括空调系统、排水沟等隐蔽区域。
验证方法:
国内标准
GB 50687-2011《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》。
GB 14881-2013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。
国际参考
FDA 21 CFR Part 110(美国食品GMP)。
EU 2023/2006(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)。
施工卫生控制
禁止交叉作业,每日施工后彻底清洁(吸尘+消毒)。
焊接等产尘作业需在密闭临时棚内进行。
验收测试
洁净度检测(ISO 14644-1)。
压差梯度检测(洁净区>非洁净区≥10Pa)。
气流流型测试(烟雾试验,确保无死角)。
食品无尘车间的核心是 “可清洁性”和“防污染设计”,需从材料选择、空间布局到日常管理全程贯彻卫生原则。建议结合 HACCP体系,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可控。